绿水逶迤,青山相向,草木繁盛,花鸟为邻。这样的田园诗意,凝聚着乌海市海南区居民对绿色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和追求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夏日还未走远,乌海市海南区万物繁茂,城区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,如诗如画、美不胜收;三十二公里矿区,花草的清香沁人心脾,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更让人感到心情愉悦;呼珠不沁希勒矿区依山而建的房屋、窑体、构筑物等已经全部拆除,深坑被安全填埋、覆土,治理初见成效;乌海市海南产业园内,道路维修改造正在有序进行,园区补栽绿化约6万平方米,“桥洞文化”逐步扩展……从诗画里走出的海南区,天蓝地绿水清是城区的底色,环境优美宜居是发展的底气。
在内蒙古榕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内,有许多有毒气体泄漏报警装置,它能快速监测到有毒气体泄漏点,以便企业进行精准治理。
像这样的煤焦化企业,设备管道连接点多达几十万个。那些看不见的有毒气体、油气一旦泄漏,就会在大气中转化为臭氧等污染物。PM2.5浓度大幅下降后,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就是臭氧,而臭氧很多是由企业无组织排放产生的。
乌海市生态环境局海南分局局长马海飞表示:“过去我们主要关注像烟囱排放这样的有组织排放,类似于管道泄漏和加油站、干洗店等场所的无组织排放,面广量大,但难以发现,这也是我们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要啃下的‘硬骨头’。”
从产业结构、能源结构调整到交通运输结构调整,从PM2.5的治理到臭氧的治理,从烟囱排放监控到无组织污染物排放监控……一系列举措不断推进,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削减,海南区空气质量显著改善。
“以前,焦化厂产生的灰尘特别大,一出门就灰头土脸的。现在环境治理了,我家附近建了公园,厂区周边道路硬化了,还有许多花草,我们在路上骑行,心情也豁然开朗了。”居民王家明表示。
今年以来,乌海市海南区城区和产业园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增加,PM2.5浓度和臭氧浓度均有下降,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稳步推进。
“几年前,海南区的空气质量可不是现在这样。由于海南城区在甘德尔山、骆驼山和呼珠不沁希勒三山的‘谷底’,特殊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水平扩散,在秋冬季逆温效应下容易形成静风天气。同时,山、谷与其附近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形成了“山谷风”现象,夜间气流从山坡向谷地汇聚(即“山风”),这也是海南区夜间环境空气持续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。其次,2019年至2021年,海南城区东南侧、东侧和东北侧进行矿区连片治理,从西向东改变了气候,阻挡了空气水平流动,随着开采的推进,矿区渣山高度持续增加,已经超过了原有山脉高度,改变了风速和风向,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,这是空气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。”马海飞表示。
近年来,乌海市生态环境局海南分局认真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,着力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系统推进生态环境“七治”工作,出台了《“七治”工作标准》和《日常调度考核细则》,制定并实施“挥发性有机物异味”相关方案,全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。
今年以来,乌海市海南区按照计划开展大气治理项目23个,目前已完工3个,在建20个,推进白灰、玻璃、电石3个行业35户企业特别排放限值提标改造工程;按照“六个百分百”要求,对全区12个(停工2个,在建10个)建设工地进行常态化监管,开展专项巡查57次;持续推进冬季清洁供暖改造,继续按照改造计划完成赛汗乌素村、曙光村及渡口村共1033户目标任务,目前已申请自治区清洁改造专项资金755万元,预计12月底前完成改造;积极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改造,力争年底前全面完成2000年以前建成的5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;建立工业园区挥发性有机物和异味治理问题排查整改台账,梳理园区内16家重点企业,共排查问题41个,其中37个已完成整改,剩余4个正在有序推进整改工作,全区16家重点企业均已安装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控设施并联网。
乌海市生态环境局海南分局深入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,印发了《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》,完成入河排污口资料整合、无人机航测及人工排查工作,每月对入河排污口进行巡查,对已登记的2个入河排污口(乌珠林沟和雀尔沟)开展监测,建立入河排污口“一口一档”,因地制宜开展农区生活污水治理工作,累计建成农区污水处理设施534套。
建设城湖相融、绿水相依、文景相生的生态绿城,是全区人民的美好期待,更是海南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、推进“生态海南”建设的坚定目标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更加让人欣喜的变化将会在这里出现,生态优美、宜居宜游的海南区将变得更加秀美壮丽。